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>养殖百科
肉牛养殖业现状
发布人:管理员发布时间:[2021/9/16 17:34:19]
      近几年来,随着肉牛生产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,世界肉牛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存栏数量稳中有升,牛肉质量和产量得到较大提高。据资料统计,美国、巴西、中国是世界上3个最大的牛肉生产国,2005年,这3个国家牛肉产量占世界牛肉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7. 84%、12. 42%和11. 25%。巴西、澳大利亚和美国是世界上3个最大的牛肉出口国。发达国家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,带动了肉牛饲养业向优质、高产、高效方向发展,呈现出肉牛品种趋向大型化,肉牛生产趋向集约化和工厂化,利用杂交优势提高肉牛生产水平,利用青贮饲料和农副产品进行肥育,利用奶牛群发展肉牛生产等特点。
      中国有着悠久的养牛历史,历史上养牛的主要目的是役用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的肉牛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,并且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。2005年全国牛存栏1. 42亿头,其中肉牛(按黄牛统计)约1. 02亿头,牛肉产量716万吨,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9. 2%,占世界牛肉产量的11. 25%,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牛肉生产国。在我国的许多地区,肉牛业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重要的农业行业。中国肉牛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带是以黄淮海平原为中心的中原农区~  中原肉牛带,其次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的东北肉牛带。其中,河南、山东、河北、安徽、内蒙古及东北三省的牛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8%。饲养方式走向两个转变:①逐步由放牧转变为舍饲,利用农区丰富的秸秆资源,用杂交改良牛进行后期肥育或全程肥育,缩短饲养周期,提高牛肉档次和嫩度,提高牛肉价格和生产效益;②逐步由传统的农户散养向专业户饲养和规模化饲养转变,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。
      近两年,处于农区的金华市肉牛养殖也呈现区域化发展趋势,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,采用引进架子牛进行肥育,在山区采用舍饲放牧相结合的方式,建设肉牛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,成为当地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     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肉牛业仍处在刚刚起步阶段,良种体系不健全,良种普及率低,个体生产性能和肉质等一系列重要技术指标仍落后于发达国家。如存栏牛年均产肉量在发达国家普遍达到80~90千克/头,而我国仅为46.8千克/头;肉牛胴体重在发达国家达到295千克/头以上,世界平均水准为205千克/头,而我国仅为147千克/头;饲养管理粗放,饲养方式落后,秸秆氨化、青贮、牧草种植未得到有效推广,饲料混杂,精饲料比例低,粗饲料比例高,肉牛育肥期过长,生长速度慢,饲料转化率低,肌纤维间沉积脂肪少,没有大理石花纹,肉质硬,口感差,牛肉档次低;牛肉品种单一,精深加工滞后,工艺落后,主要以未经处理的鲜肉,冷冻牛肉和热食的形式进行销售,经适当分类、分级和处理的冷鲜牛肉很少,仅占5%左右(国外60%~90%),价值相对较低;牛肉的安全体系如无公害牛肉及其产品的生产体系、品质检测体系、牛肉产品加工的质量控制体系等不尽完善,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。